-— 柳七霞 門診主任 眼科副主任醫師
在眼部,蠕形螨主要感染瞼緣、瞼板腺。1842年法國人伯格Berger首先在耳垢中發現了毛囊蠕形螨,1843年西蒙simon發現這種螨可在人的毛囊中寄生,毛囊蠕形螨才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1967年卡斯頓coston注意到蠕形螨可導致瞼緣炎。拜克Becker描述了瞼板腺內感染的蠕形螨。布爾卡德特Burchardt報導了在霰粒腫病灶內發現蠕形螨。1984年國內學者石珍榮等首先報道了蠕形螨在國人眼部的感染情況。近年來眼部蠕形螨對眼表的影響逐漸被眼科醫生所認識,與干眼的相關性也有研究。
蠕形螨為全球性分布,國內對蠕形螨的感染調查遍布20多個省市,調查對象大多是在校的大、中、小學生,其次也包括在各行各業不同年齡的人員,據各地報道:國內人群感率平均為31.54%。
廣東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根據不同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不同人群等因素,以整群抽樣法隨機抽取廣東省11市28個單位中、小學生和機關企業職工為對象,共檢查5663人,陽性1692人,感染率為29.88%,各地區感染率在6.07%-72.8%之間,小學生與職工感染率高于中學生,有痤瘡者高于健康人群,987例陽性者中單純毛囊蠕形螨感染占82.78%。單純皮脂蠕形螨占13.37%,混合型占3.85%。由于蠕形螨檢出率受檢查方法、時間、環境等多種影響,各地報導感染率差別較大,從20%~97.86%不等。
蠕形螨是人體毛囊和皮脂腺中一種小型寄生螨,人群體表感染率很高,寄居人眼瞼的蠕形螨分二種,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蠕形螨生活周期大約需要12-15天。


毛囊蠕形螨常有多只群居現象,所以臨床上??蓮牟€緣炎患者撥取一根睫毛上發現幾只甚至20幾只螨蟲,有報導說可寄居36只。而皮脂蠕形螨一般為單只獨居生活。主要在皮脂腺導管處,因此臉板腺內蠕形螨的檢出率明顯低于睫毛毛囊。

蠕形螨是臉緣常存寄生蟲,當其寄生數量減少,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時蠕形螨并不引起瞼緣炎,而當蠕形螨數量增加或機體免疫功能失調時,蠕形螨或成為致病病原體,蠕形螨可吞噬毛囊上皮細胞,引起毛囊擴張和脫睫毛,睫毛亂生,瞼緣紅癢,從而引起臉緣炎。
多量的蠕形螨寄居導致數量較多的鱗屑,蠕形螨寄居眼部的特征是圓柱狀鱗屑呈袖套狀高出瞼緣皮膚。并發細菌感染時,有水樣或粘液濃性分泌物。


在裂隙燈下選擇盡量帶有圓柱狀鱗屑的睫毛,每上臉撥2-4根,將撥下的睫毛置于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將1滴生理鹽水緩慢滴于蓋玻片的側緣,生理鹽水緩慢向對側擴散,鏡下觀察整個過程,并計數螨蟲。一般數量大于或等于3只/3根睫毛為陽性,2只/2根為可疑。

蠕形螨主要是通過接觸進行傳播,建議勤洗手,不用手揉眼,不與他人共用化妝品,面盆毛巾經常高溫清洗消毒勤換床上用品,常在日光下晾曬被褥。治療過程中內衣要定期加熱滅螨,溫度在58℃-60℃持續3分鐘。
物理治療:包括熱敷40℃-45℃毛巾局部熱敷每次5-10分鐘,2次/日。
茶樹油或茶樹油濕紙巾,清潔睫毛根部,去除瞼緣鱗屑與結痂。
蠕形螨性瞼緣炎的治療以局部殺螨為主,但局部治療可選擇的藥物少,目前研究發現茶樹油對蠕形螨有殺滅作用,甲硝唑也有一定的殺螨作用。

不明原因反復發作的眼癢,眼干,脫睫毛,睫毛根部有鱗屑可能與蠕形螨感染有關,建議查螨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