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陳竺副委員長(原衛生部部長、白研會榮譽會長)為此次大會專程發來賀信,全國政協何維副主席(醫學博士、教授)蒞臨大會并致辭。中國工程院郎景和院士(北京協和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原局長陳景元將軍、原解放軍后勤指揮學院副院長江朝光將軍、原解放軍后勤指揮學院訓練部部長南爭旗將軍、國家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張貞德二級巡視員、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藥政司戚暢二級巡視員、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醫療管理處劉陽處長等領導和嘉賓應邀出席了此次大會。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陳竺副委員長
為此次大會專程發來賀信
全國政協何維副主席發表重要講話
中國工程院郎景和院士發表重要講話

陳景元將軍
江朝光將軍
南爭旗將軍
張貞德巡視員
戚暢巡視員
劉陽處長
此次會議審議了第一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并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組成機構和負責人。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會長袁永林(少將)作第一屆理事會工作報告
茂名愛瞳眼科醫院副院長鐘文東主任醫師當選為白求恩精神研究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鐘文東
副院長、主任醫師
茂名愛瞳眼科醫院在不斷強內核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外出學習和交流。每年都會多次派出醫院高層領導和技術骨干到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地進修學習和學術交流,并積極參加全國各大醫學盛會。緊跟醫學技術前沿,致力于將醫院打造成茂名眼科四個中心,即:茂名市眼科診療中心、茂名市眼科學術活動中心、茂名市防盲治盲中心、茂名市基層醫生眼科培訓中心。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是經國家民政部核準注冊登記的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自1997年6月原國家衛生部黨組批準成立由錢信忠、劉明璞、李超林等老領導為會長的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以來,白研會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和醫療衛生工作改革發展實際,廣泛開展學習白求恩、弘揚白求恩精神的活動,組織開展公益事業,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良好醫學人文環境和醫德醫風環境,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做出了積極貢獻。
從最初籌備到2009年,在原國家衛生部原部長錢信忠、解放軍總后勤部副部長劉明璞兩位會長帶領下,由十幾位離退休老同志組成的工作團隊先后在北京、無錫、長春、石家莊等地舉辦了六屆全國白求恩精神研討會,并組織開展一系列社會公益活動,許多老同志年屆耄耋,有的年逾百歲,仍堅守信仰,矢志奮斗,不辭辛勞,奔走呼號,為推動新時期大力弘揚白求恩精神,做出了歷史性貢獻。這一時期的工作,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聶榮臻元帥,楊成武、呂正操、王平、吳階平等一大批老將軍、老前輩,對弘揚白求恩精神十分關心。國家衛生部、解放軍總政治部、總后衛生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以白求恩名字命名的院校、醫院都給予了有力支持和幫助?!?nbsp;
從2009年至2013年,在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副部長李超林會長領導下,又數次舉辦全國性白求恩精神論壇,積極探索新時期弘揚白求恩精神的途徑、方法;通過深入調研,宣揚了一批弘揚踐行白求恩精神的先進典型;通過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擴大了白求恩的國際影響力;積極組織開展公益活動,高標準辦好會刊、通訊和網站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4年以來,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的工作,得到社會各界更加廣泛的支持。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陳竺和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張梅穎應邀出任該會榮譽會長,原國家衛生部部長高強等一批知名人士出任名譽會長,一批抗日戰爭時期跟隨白求恩戰斗、學習過的老戰士和在研究白求恩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應邀擔任高級顧問和顧問。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現有會員單位230多家,其主要業務范圍是:
(一)廣泛搜集、考證和整理以白求恩、柯棣華等著名國際友人支援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歷史文獻,搜集、整理各個歷史時期紀念、研究白求恩的歷史資料,開展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編輯出版研究和弘揚白求恩精神的論著、會刊;
(二)研究白求恩精神的時代意義,探索新時期弘揚白求恩精神的途徑、方法和手段;
(三)推動弘揚白求恩精神活動的廣泛開展,宣揚在弘揚白求恩精神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和個人;
(四)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參加國際間關于白求恩、柯棣華等國際友人的紀念與學術研討活動;
(五)組織社會公益活動,開展對革命老區和邊遠貧困地區的醫療扶貧服務;
(六)其他有關業務。
2014年1月11日,白求恩精神研究會成立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竺,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張梅穎,解放軍總后勤部副部長秦銀河,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李斌,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部長任國荃,原國家衛生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國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會長高強,總后勤部衛生部原部長、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加拿大駐華大使趙樸,總后勤部衛生部副部長李清杰,國家民政部原副部長李寶庫,白求恩精神研究會籌備委員會主任、總后勤部衛生部原副部長李超林,白求恩精神研究會會長袁永林等出席大會。白求恩精神研究會會員單位和社會各屆代表共200余人參加會議,40余所院校、醫院、科研機構、社會團體和企業集團為大會發了賀信賀電,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央電視臺等15家新聞媒體對大會盛況進行了報道。